广东省
【“七五”时期运输、邮电的发展】 “七五”时期,广东省把发展运输、邮电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铁路 建成京广铁路广东境内复线540公里(其中有全国最长的大瑶山隧道14.3公里),广深铁路复线147公里,新建三(水)茂(名)铁路322公里及腰古至云浮支线32公里。三水至新兴段已建成营运;新兴至茂名段将于1991年投入营运;广州至梅县、汕头铁路,常平至惠州段及东江特大型桥梁已开工建设。京广和广深复线的建成,缓和了南北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和加强了内陆与香港的交往。三茂铁路的建成,将把京广、广深、黎湛铁路连结在一起,为开发广东西部及沟通中国大西南对外交往创造良好条件。
公路 全省新建成高速公路23公里,一级公路154公里,实现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105、107国道公路广东境内924公里,已按二级路标准改造完成,促进了粤北山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新建、改建公路桥梁1240座、60906延米,为“六五”时期的2.15倍和1.99倍,使广东境内的主干公路除海湾外,消除了公路渡口汽车堵塞待渡;改建公路6524公里,新建县乡公路3574公里,为“六五”时期的1.88倍和1.89倍,全省99.8%的乡镇和83.5%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向全省各市、县、乡、镇辐射的公路网。
水运 5年中建成沿海深水泊位(万吨级以上)15个,沿海、内河中小港口码头泊位45个,其中1000~5000吨级泊位14个。港口吞吐能力大幅度增加,改善了船舶“跑中间、窝两头”的状况;利用外资建成中山、顺德等10多个对外开放口岸码头,为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完成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西江航道整治,广东境内287公里达到国家三级航道标准,使广州至广西梧州的航程缩短110公里,为发展粤、桂、黔、滇水上大通道开辟了良好的前景。整治了珠江三角州的陈村水道和前山水道碍航闸坝,使广州至珠海的航程缩短66公里;5年中改善航道311公里,为“六五”时期的7.5倍。
民航 新建成广东侨乡梅县机场,扩建广州白云、汕头、湛江机场,改善了服务设施,增加了飞机、航线、航班,至1990年末,广州民航共经营航线62条(国内49条,国际9条,地区航线4条),全省境内航站旅客进出口量达到687.3万人,比1985年增加1.16倍。佛山、惠州两市与中国联合航空总公司在佛山的沙堤机场和惠州的平潭机场联合经营客货运输业务,成为军地联办民航的一支生力军。深圳、珠海、湛江等地还新建了直升机场,购置飞机,开展直升飞机客运业务,为开发南海石油服务。
邮 电 “七五”时期全省通信建设总投入43亿元,比“六五”时期增加6.1倍;全省邮电固定资产增加23亿元,比“六五”时期增加3.3倍。至1990年末,全省长途自动交换机达到3.8万路端,长途交换机程控率达到87.1%,长途电路达到2.14万条(全自动电路1.6万条),电路总数比1985年增加4.5倍,长途传输数字化率达到46%,全省市话交换机总容量由“六五”期末的19.7万门增加到108.9万门,增长4.5倍。全省有42个城市开通了程控电话;县城以上电话实现了自动化。农村电话,“七五”期末达到70.5万门,比1985年增加2.47倍,其中自动交换机55.9万门,占总容量的79.2%。深圳、珠海、东莞、中山、南海、顺德、宝安等市县连成本地网,实现了城乡电话一体化。邮政通信已从传统的手工作业逐步转向机械化、自动化,建成了8个邮政处理中心,新增邮车194辆,实现了省内市到县间邮路自办。“七五”时期邮电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1.7亿元,年均递增30.17%,比“六五”时期增长5倍。开办了特快专递、邮政快件、邮政储蓄、图文传真、长途直拨、移动通信、磁卡电话、无线寻呼等新业务。至1990年末,全省城乡电话用户达到113万户,比1985年增加3.7倍,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4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9.16部,长途有权用户42.9万户,BB机用户19万户,移动电话达到1.1万户,港澳漫游用户1.1万户,珠江三角洲移动电话实现了联网。邮电业务的迅速发展,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七五”时期邮电业务收入累计为55.1亿元,比“六五”时期增长4.5倍。
广开投资渠道、增加投入 广东运输、邮电建设,实行国家与地方、企业与民间、外资与内资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七五”时期,全省运输、邮电基本建设及更新改造投资总额达150.71亿元,为“六五”时期的1.7倍。公路建设采取调整养路费征收标准,征收过渡费、公路建设基金,利用外资、集资建设大型项目收取过路、过桥费偿还等政策,5年内用于公路建设投资近20亿元。公路建设还依靠当地政府实行地方政府及社会集资,每年筹资近5亿元,在建设上实行“四定、一包”,即:定规模、定标准、定投资、定工期、包征地拆迁,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三茂铁路、广佛高速公路、莲花山港、中山港等大中型项目都利用了外资。广东籍华侨、港澳同胞众多,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积极投资发展交通。如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何添等就为番禺县交通建设捐赠人民币1730万元和港币5000万元。
深化改革、治理整顿 省直属32个航运、汽车运输企业下放到市,较好地解决了条块矛盾。在竞争激烈、市场疲软、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当地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加强领导,企业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全省有95%以上的运输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并不断完善,实行“一业为主(运输),多种经营”,运、工、贸结合,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运输效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调整公路、航政管理体制,把省直属32个航运、汽车运输企业下放到市,把公路局、航政机构下放到市,实行分级管理,双重领导以市为主。养路费切块分成包干,较好地发挥了各地的积极性,有利于加速公路建设。治理整顿运输市场,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层次、多形式的运输格局,发展了运输能力。1990年末全省已有民用汽车40.2万辆,民用地方船舶165.7万吨,分别为1985年末的2.7倍和1.44倍。同时对社会个体、联户运输车船及维修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建立了公用型客货运输服务中心,逐步走向车进站、人归点,运输市场秩序有所改善。
运输生产不断发展 “七五”时期全省水陆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不含远洋,下同)累计完成26.88亿人和1125.4亿人公里,为“六五”时期的1.9倍和2.19倍;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累计完成23.26亿吨和4531.1亿吨公里,为“六五”时期的2.47倍和1.79倍。重点物资运输任务完成较好,京广铁路和海运南北航线运量逐年增加。1990年铁路坪石口接入量达2580万吨,比1989年增加350万吨。海运南北航线完成货运量2260万吨,比1989年增加108.9万吨。煤炭、石油、钢材、水泥、粮食、化肥、农药等重点物资运输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广东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地方航运、汽车运输企业经营困难。由于1990年起基本取消牌价油供应,社会收费项目增加,离退休人员增多,运输市场竞争激烈,车船老旧,负担越来越重,全省地方交通运输企业102户,亏损企业26户,亏损额1500多万元,创利比1989年下降33%。21个国营航运企业中有9户亏损,亏损额达1100万元,利润下降83.3%。 (广东省经济委员会)
标 题 | 星 级 | 中路币 | 格 式 |
---|---|---|---|
很抱歉!没有相关信息。 |
- 本类周下载排行
广东:广州至湛江高速公路(广湛高速公路
广东省交通集团管辖高速公路地图
辽宁沈阳至黑龙江哈尔滨高速公路(沈哈高
北京至河北石家庄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
铁道部等领导机关表彰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和
重庆公交服务热线声讯费取消
杭州湾跨海大桥
北京至河北张家口高速公路(京张高速公路
广东省铁路规划图
山西长治至河北邯郸高速公路(邯长高速公
- 本类最新下载
- ·广西交通线路年底到达数(2011年)
·广西勘察设计行业概况(2011年)
·广西建筑施工行业概况
·广西交通邮政业概况(2011年)
·广西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
·铁路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办法(152号文)
·中国铁路运营网
·中国铁路规划网
·广东省铁路规划图
·杭州湾跨海大桥